查看原文
其他

坐拥千万粉丝的他,课堂有什么魅力?

电子人 清华大学 2022-05-07

他是全网坐拥千万粉丝

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学教师

制作的科普视频让人秒懂科学

据不完全统计

全网播放量累计已达两亿多次

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

纷纷转发为他点赞

很多网友评价:

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!


才华横溢、辩论高手、“永乐大典”

多学科精通、“差生救星”

……

他就是

清华电子系2006级校友

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

李永乐


“1955年,在爱因斯坦去世前几个月,《生活》杂志记者威廉.米勒带着自己的儿子,在爱因斯坦的家里采访了他。当米勒的儿子向爱因斯坦讨教青年人该如何生活时,爱因斯坦说:不要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,而要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。成功的人会收获很多,而有价值的人会给予他人更多。”


李永乐说,这是他很喜欢的一个故事。睿智、谦逊、思维活跃、反应灵敏……寥寥几语,便能深深感觉到李永乐身上这些优秀的特质。


李永乐既是北京大学物理与经济双学士,又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受爱因斯坦这段话的影响,他在上大学时便立下了自己的未来flag: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,要做一个成功的人,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。“其实,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进取的顺序。我们上学时要好好学习,学到了知识才能变得有能力;工作后要努力做一番事业,学以致用,才能促动事业成功;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,不断发现自我价值,才能推动自我为社会贡献和创造新的价值”。


谈及自己在网络上“火了”,李永乐非常谦虚:“我只是幸运地赶上了这个时代,机遇把我推到了这样的舞台上。其实,我只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当老师的感觉,这是根基,也是源泉。




少年李永乐:

“晚开窍”,善思考


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,静待花开。


李永乐从小学开始,便是数理化竞赛的常客。其中,数学和物理更为突出,是他的“拿手好戏”。


但很少有人知道,小时候他曾经“听不懂”老师讲课。小学三年级之前,李永乐就读的小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,身为老师的父母意识到环境氛围的重要性,于是三年级之后,他转入了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。


“刚开始我真的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,因为每个学校进度不同,尤其是英语,我三年级之前都没学过,这里的同学却早已开始了。” 提起往事,李永乐充满了少年时代的纯真与热切。


后来,他渐渐赶上了进度,也开始在考试中崭露头角,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他更是表现出色,同时参加了计算机和数学两个兴趣小组。“我非常感谢我的小学,营造了一个特别好的学习环境,挖掘、启发、引导着我们的兴趣点。我很幸运,在恰当的时机,遇到了恰当的教育方式。”李永乐表示,他最大的收获是在小学时期就培养了良好的思考能力。那时候,他最大的快乐来源于解题成功后的兴奋。课后时光,他很喜欢对着一道道难题苦苦思索,得出答案或找到解题方法后,常常高兴得跳起来。


此后,他在物理学科方面的能力和天赋得到了更多释放和施展。凭借连续多次的优异竞赛成绩,李永乐提早获得了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资格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参加了那一年的高考。出乎意料的是,他的强势科目物理在高考中发挥得反而不如其他科目出色。“其实,这也早早给了我一个警示:千万不要过于自满于自己的强项,而是要从心态上全面重视”。


我其实并不算是开窍很早的孩子,”李永乐自谦。但事实上,从小爱思考、爱探究的特质,为他在数理化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如今回首年少时,已成长为教师的李永乐特别提醒当下的家长: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,给孩子留白的时间,给孩子探索的空间,不要急躁,静待花开



青年李永乐:

惜取读书少年时


一个优秀的平台,引导学习的方法、塑造自我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眼光更为重要。


从吉林到北京,李永乐的大学生活可以用“五彩斑斓”来形容。大学时期的李永乐,被称为“心口灵敏的高手”,与此同时,他还修习了更多的科目,不仅获得了经济学双学位,自学了民俗学,还常常去蹭听中文系的课程……“青春年少时,涉猎广泛。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,还是有一些遗憾。当时应该更抓紧时间好好在学习的深度上下功夫,才不会辜负这么宝贵的大学时光”。


正是出于这样自我挑战的心态,本科毕业后,李永乐决定去考清华大学电子系研究生。在准备考研的八个月期间,李永乐几乎闭门不出,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在学习上,常常天不亮就爬起来,潦草几口饭菜,复习到深夜,还要抽出时间在网上和考研成功的网友取经。


2006年,李永乐成功进入清华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硕士学位。三年研究生的清华生活,他觉得自我挑战的基因与“自强不息”的清华精神更加契合。李永乐用“很知足很幸运”来形容自己的清华生活。导师的身体力行、严谨进学,让他受益匪浅;同学的齐心协力、互帮互助,让他印象深刻……


 “感谢清华,让我的逻辑思考能力、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,让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。” 在清华,他聆听了很多大师的课,不断“修炼”自我……他认为,一个优秀的平台,引导学习的方法、塑造自我的能力和认识世界的眼光更为重要



名师李永乐:

不断挑战,推陈出新


只要你努力在一个行业研究下去,总能做得比别人好,而那个时候,就是你收获的时候了。


2009年,硕士毕业的李永乐并没有选择进入企业,而是去了人大附中应聘老师。在李永乐眼里,这个职业有着更为宝贵的成就感。回想起来,自己在上学期间也曾出去做家教,虽然钱不多,但教授知识的快乐更令人愉悦


曾经有不少人怀疑:像他这样的高学历人才,当中学老师估计就是为了体验生活,很可能干几个月就离职了。然而,李永乐却非常踏实努力。学生们也没有想到,外表看上去不善言谈的李永乐老师,在讲物理课的时候,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,不仅把物理知识讲得生动有趣,而且氛围十分轻松,欢声笑语中,孩子们就记住了硬核的物理知识。“我最大的收获是享受当老师的成就感,当看到讲台下孩子们收获知识的笑脸、崇拜你的目光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”



当然,在做老师的十二年时光里,他也并非一帆风顺,“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枯燥与乏味”。同样的课程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去讲解,不仅自己会烦躁,孩子们也会吸收得不够好。“我不希望学生跟着我学习只是为了考试、考证、考大学,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美。我希望我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、充实的、常讲常新的。”


李永乐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怎样保持讲课的新鲜感,坚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,备课时不光会讲授解题技巧,还会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使用ppt或者引用视频和公众号的内容等等,不断推陈出新。曾经有一段时间,他白天上十个小时竞赛课,晚上还要备课,每天只睡3个小时。“其实,这也是清华人的特点,喜欢创新和挑战,骨子里都有着不断进取的基因”。


为了保持授课的新鲜感,李永乐想到了用互联网为大家分享资料,录制教学视频。这一举措也是促动他成为全网名师的星星之火。


深入浅出,幽默风趣,又擅于解读热点,李永乐的科普视频,让许多人意识到:科学原来就在身边。这些年,李永乐经常收到留言,看不见的学生们通过网络,来找他求教或是致谢。李永乐也意识到:原来有不少人陷入了一个误区,想当然地以为某些学科是用来学习考试的,而忽略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运用


“在科普视频的录制过程中,我认为是双向受益的。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,学生们开拓了眼界获得了全新的知识,而我也提高了自己的水平,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。”李永乐表示,他还会坚持继续这一“视频”教学工作,他更看重的是,在课堂课堂上和网络上,通过不同方式可以满足学生的提问、思考和探索,从而带给孩子们更多知识和希望。



未来李永乐:

薪火相传,创造价值


教师最大的财富就是学生,老师的工作让我成为了一名精神层面的亿万富翁。


李永乐火了之后,没有走网红路线,而是继续坚守在自己的教师岗位,不改初心。他的学生有很多考上了名校、拿到了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……“我享受站在台上的感觉,我享受同学们的笑容和掌声,我享受学生们崇拜的目光,这是许多工作不能给予我的。”


现在的李永乐依然把主要精力和时间奉献给三尺讲台。当然,他也在继续抒写着自己“做一个有价值的人”的梦想,“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,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一些价值,那就足够了。”   


只问初心、只问敢勇,却不问西东。对于李永乐而言,薪火相传是最好的一种创造价值的路径和归宿



对清华的学弟学妹们,李永乐说:

清华让我拥有了人生中一段非常靓丽的时光,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负时光不负自我,不辜负这么好的时代,在校园中好好锤炼自己,不要过早过急地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要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和兴趣,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。


为人父母,他也对家长们分享了肺腑之言:

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,这无可厚非。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告诉孩子,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获得自己想要的,做一个幸福平凡的普通人,就已足够。





往期报道

最美“和弦”

锚定2030,清华要这么做!

治好“雾霾蓝”,才有“天空蓝”!

点击查看👆


来源 | 电子系

采访 | 孙鹏鹏 乔元春

文 | 孙鹏鹏

排版 | 李沫潼

编辑 | 赵姝婧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